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道 一位房地產開發公司營銷主管說,在中國購買歐式或美式別墅的有三類人。他說:“第一類人很有錢,但受教育水平不高。他們喜歡奢侈的巴洛克、都鐸或洛可可風格的別墅,因為這些別墅金光閃閃、金碧輝煌。第二類人出身富裕家庭,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喜歡低調、簡單的風格。第三類是來自山西的土豪,他們有錢但沒文化。他們只想擁有最大、最豪華的別墅。”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25日刊登題為《為什麼中國富人想生活在大別墅和假城堡中》的報道稱,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大型公館也在崛起。這是一種面積超大的昂貴別墅。過去10年來,中國富豪模仿西方人,紛紛搬入別墅區居住。有些別墅的設計照搬凡爾賽宮和白宮的樣式,顯得很俗氣。但有的則頗有品位。
  《原始副本:當代中國的建築模仿》一書作者比安卡·博斯克說:“中國的房主把這些歐式住宅當成顯示他們的世界性和成功的東西。”
  報道稱,從北京中部出發,開車一小時就能見到這樣的建築。這裡石子鋪就的街道上坐落著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式別墅。街道則環繞著一個壯麗的羅馬風格的會所。該會所內部是用意大利城市命名的娛樂室,其中的工作人員穿著誇張的服裝。
  中國最漂亮的別墅爭相在富裕程度上超過對手。在北京,御河城堡向人們提供5000平方米宮殿式的豪宅,並且都用進口的德國萊姆石建造。上海的一個別墅項目則以豪華浴室和內部電梯為賣點。在大連,英倫風格的萬科西山別墅區甚至提供英式管家服務。
  據報道,1937年前,諸如青島和上海等有外國租界的城市裡,歐式住房相當流行。共產黨掌權後,大部分獨立式住宅被分割成很多住房。今天,對資本主義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節制的追求不僅帶給人們更多金錢,還帶來無限的選擇。選擇居住在外國風格的別墅內彰顯著自由與財富。別墅區所使用的諸如“皇家莊園”和“頂級貴族”等名稱則打造了一種上流階層的形象。
  報道稱,採用西式建築還幫助填補一種文化空虛。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自身的很多遺產遭到破壞。於是,外國設計填補了這個空白。博斯克說,不久前,人們還不願購買具有中國元素的住房,因為它們等同於掙扎與貧困。很多人會尋求歐式或美式風格的住房,因為它們“同金錢、權力和文化影響力相聯繫”。這就是我們看到這麼多美國白宮和法國凡爾賽宮的複製品的原因所在。它們都是成功的象徵。
  住別墅也有一些實際的好處。上海和北京這些大城市狹窄、擁擠,還有霧霾。移居到城市的邊緣,人們能有空間停放私家車,還能享有一個大花園和較清潔的空氣。
  報道稱,然而相對來說,別墅依然是一個不大的市場。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限制開發新別墅區。
  過去,人們購買別墅的目的是投資,這導致許多巨大的別墅區空無一人。今天,大多數人購買別墅是為了居住。品位也在改變。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加強,四合院等有著傳統中國特色的庭院開始受到更多青睞。不過,目前,都鐸、巴洛克和洛可可等建築風格依然是中國富豪們的中意之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95yodnn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